-
宁国市深耕数字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近年来,宣城宁国市通过积极招商引资,吸引多家科技企业投资进驻,围绕"宁国大脑"建设构建"五横四纵"数字新格局,赋能高质量发展,成功获评安徽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县市。聚焦场景化应用需求,该市实施数字工厂升级行动,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形成,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构建数字宁国框架强化基础支撑。宣城宁国市立足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在2022年正式确立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底座体系,打造"五横四纵"架构。"五横"涵盖基础设施层、数据资源层、应用支撑层、智慧场景层和产业赋能层,支撑全域数据互联互通;"四纵"包括政策机制、安全标准、人才体系和生态协同维度,确保建设高效推进。"宁国大脑"作为智能中枢,整合政务、产业和生活领域数据资源,推动实时决策优化。通过省级平台对接,该市建成一体化数字政务平台,覆盖城乡智慧治理,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技术基础,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企业运营效率。 二、聚焦招商引资培育数字工厂集群。宣城宁国市以"宁国智谷"为核心载体实施赋能引擎锻造行动,大力吸引外部资本和企业投资,形成智能制造赋能产业链。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,该市通过政策激励优化营商环境,针对性引进汽车零部件、耐磨铸件等领域领军企业入驻工业园区,带动上下游配套集聚。实施智造"头雁领航"行动,依托安泽、源光、飞达等龙头企业构建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,培育未来智造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。例如,多个数字化车间项目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全覆盖,生产效率同比提升超20%,形成产业载体能级跃升。招商引资成果还包括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技术合作项目,推动本地企业数字化改造,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指标。 三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创新动能。宣城宁国市锚定汽车零部件、耐磨铸件等重点产业,在2022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,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提升制造精度和产能。通过"宁国大脑"场景化应用,推广智能监测系统和远程运维平台,企业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。科研支撑方面,该市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5家,联合院士工作站推动产学研融合,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10家。创新生态促进技术突破,如耐磨铸件产业开发出新型数字化铸造工艺,填补国内市场空白,增强产业竞争力。数字经济带动就业增长,新增技能岗位逾万个,数字化培训覆盖一线工人超万人次,实现产业高值化发展。 四、深化成果应用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。宣城宁国市数字经济框架在2023年实现全面落地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,例如电子信息集群能耗下降15%以上。发展成效体现在高质量指标提升:智能制造工厂单位产出增长显著,出口贸易额增速稳居区域前列;农村电商平台惠及农企增收,智慧农业技术覆盖主要种植基地。该市获评安徽省成效明显县市,体现政策导向正确性和实施有效性。未来路径将持续优化数字底座,拓展应用场景至教育和医疗民生领域,实现数字红利全民共享,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宁国范例。
2025-07-02
-
泾县:以招商实效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
2023年以来,泾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应对复杂严峻形势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抓手,着力创新招商方式,逐步拓展引资渠道,通过招商引资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。 (一)健全工作机制,营造浓厚招商氛围。泾县强化顶层设计,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健全“一个产业、一套班子、一个方案、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推进机制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“全程代办”“一窗受理”等服务模式,为项目落地提供全周期保障。同时,通过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、政策解读会等形式,统一思想认识,凝聚工作合力,在全县范围内营造“人人关心招商、人人参与招商”的浓厚氛围。 (二)聚焦主攻方向,推动产业集群发展。泾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聚焦电机泵阀、新能源、碳酸钙新材料、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,实行精准招商。在电机泵阀产业方面,通过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,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目前相关产业类项目稳步推进。新能源产业方面,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,积极对接新能源企业,一批新能源产业类项目相继落户。碳酸钙新材料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,加强科技创新,推动产业绿色化、精细化发展,产业类项目进展迅速。文旅康养产业方面,整合生态、文化等资源,打造特色文旅项目,文旅康养类项目加速推进。 (三)创新招商方式,提升招商引资质效。泾县改变传统招商模式,积极探索多元化招商路径。通过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,组织招商团队赴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推介活动,同时邀请客商来泾考察洽谈。注重以商招商,发挥现有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,鼓励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和配套项目。此外,利用线上招商平台,开展云推介、云洽谈、云签约等活动,拓展引资渠道。通过优化招引方式,提升了招商实效,为泾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2025-06-30
-
宣城双招双引赋能高质量发展
(一)2021年,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在宣城市宁国市召开,省内外1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重点企业参会,成为宣城以产业对接推动招商引资的生动实践。作为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,宣城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通过精准施策、优化环境、聚焦产业链升级,构建起"招大引强"与"招才引智"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,为区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。 (一)顶层设计引领招商方向。宣城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"一把手工程",成立高规格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健全"市领导牵头、部门联动、县区主责"的工作机制。围绕全省"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"等战略部署,结合自身产业基础,制定重点产业招商目录,明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,避免盲目招商,确保项目与地方发展规划高度契合。 (二)产业集群提升发展能级。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突破口,宣城通过举办产需对接会等形式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。2021年的产需对接会上,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签订产品供需合同,多个重大招商项目签约,涉及汽车零部件、精密制造等领域。此类举措推动产业向集群化、高端化发展,形成了以宁国汽车零部件、宣城经开区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,增强了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。 (三)优化环境厚植发展沃土。宣城持续深化"放管服"改革,推行"一网通办""全程代办"等服务模式,压缩审批时限,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同时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园区配套功能,为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。官方数据显示,当地政务服务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,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。 (四)招才引智强化创新驱动。宣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"引才"与"引智"并举,通过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、设立产业创新基金等方式,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。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,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。 (五)协同发展拓展开放空间。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宣城主动对接沪苏浙地区,承接产业转移,吸纳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。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,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同时,积极参与"一带一路"建设,推动本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,招商引资的"朋友圈"不断扩大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开放动能。 宣城通过精准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,正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。未来,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实施,宣城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发展质效,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。 (注:本文部分数据及政策表述综合整理自安徽省人民政府网、宣城市人民政府网等官方公开信息)
2025-06-26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